外援
(汉语词汇)
外援,拼音为wài yuán,汉语词汇。释义:1、外来的援助、救援。2、外部的援助力量。
释义
1、外来的援助、救援。2、外部的援助力量。
外援出处
《左传·文公元年》
外援基本解释
1.外来的援助、救援;
2.外部的援助力量。泛指来自外部的支援;
3.现代词义的外援,是指国外援助,因为了各方面的生活,经济需求借助外部的协助,或人力。
外援例句
1、外来的援助、救援。
①《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国有外援,不可渎也。”
②《新唐书·李华传》:“巡(张巡)固守亦待外援,援不至而食尽,食尽而及人,则巡之情可求矣。”
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其时军饷尚足,倘能守待外援,未尝不可以一战。”
④ 邹韬奋《中国对苏联的态度》:“一面要自力更生,一面要尽力争取更多的一切外援。”
2、外部的援助力量。泛指来自外部的支援。
①《左传·文公元年》:“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
②《三国志·魏志·董昭传》:“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
③《北史·窦毅传》:“时与齐人争衡,戎车岁动,并交结突厥以为外援。”
④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令汝屯兵小沛。是掘坑待虎之计也。公但与陈珪父子商议,勿致有失。某当为公外援。
⑤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可以拒曹操、张鲁矣。
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回:“祭足对曰:‘周王有二子,长曰沱,次曰克。周王宠爱次子,属周公使辅翼之,将来必有夺嫡之谋。故周公今日先结好我国,以为外援。主公受其彩缯,正有用处。’”
外援现代词义
定义:外援,即国外援助。是指为了减少贫困和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货币和实物的形式,资源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一切发展援助和优惠贷款。
基本特征:
①援助者的目的是非商业性的,发展援助大多数由发达国家的政府使用其国家财政资金或者由多边国际机构来提供;
②具备一定的让与条件,即借款的利率和偿还期较之商业条件要优惠一些。而且援助贷款多具有5-10年的“宽限期”,在此期间只需付息,不必偿还本金。
③援助的目的是为促进受援国的经济发展,这一点有别于军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