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场比赛的内容而言,绝不是中国队一球小负那么简单,而是体现了现阶段中韩两队对足球战术的不同理解。在80年代初期,韩国队的足球没有什么鲜明的特点。他们踢球的套路更近似于当时在亚洲领先的同胞---北朝鲜。以拼抢积极,出球快速,拼抢、射门凶狠为价值认同,打法蛮不讲理。这套打法在西亚队面前屡屡受阻,其后,尤其是1986年以后,韩国人从中国足球队屡屡战胜西亚队那里受到了启发,加快和改造了本队的边路进攻体系,使之成为韩国队的看家本事。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韩国队对中国队形成的压制乃至进球,就是两条边路的快速奔袭。
本场比赛对国足形成较大威胁的孙兴民、李青龙两人,近似于80年代中国足球两名辽宁籍边锋杨玉敏、李华筠的升级版本。孙兴民论技术,并不怎么花哨,但就是其启动、变速节奏的快速,给中国队的边路防守造成很大麻烦。韩国队现在成型的边路进攻方式,其实是从80年代在亚洲足坛独树一帜的中国足球身上借鉴甚至可以说是偷师而来,而真正老中国足球味道的“扬长避短,两翼齐飞”的边路奔袭战术,随着李宙哲、古广明、赵达裕等人的独特的快马式人物培养难度大,在中国足坛近乎绝迹、失传。中国足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是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在思想意识上,坚持边路进攻为主攻方式的教条,而这种边路进攻,又不得不由边前卫掩护,边后卫套边这一种极为简单的方式完成,比之韩国队这种“辽宁快马”升级版本的边路进攻,明显缺乏攻击的锐利和灵活变化!这就是后来20年,用边后卫传中为主要进攻方式的国足总也踢不过升级版边路进攻的韩国队的症结所在!
好就好在,中国出了高洪波!高洪波执教下的国足,不再墨守成规抱着边路进攻的教条,而是增加了中路进攻的比重。通过边中结合,丰富和拓展了进攻路线、手段和空间的变化,加大了对方防守的难度。借用毛泽东主席对徐寅生“怎样打好乒乓球”讲话的评价,高洪波也学会了在球场上的辩证法。足球场上的边路进攻和中路进攻不是孤立的,直线思维,缺乏关联的。把边路进攻和中路进攻有机的结合,才能更充分调动对手,在球场上形成声东击西、声西击东的效果!国足在以0比3落后的情况下,能够连进2球,并造成韩国队防守的慌乱,这绝非是简简单单的一句“打出了血性”,而是高家军此时带有欺骗性和隐蔽性的攻击手段让韩国队一时不好判断国足的主攻方向!
国足输球不在实力,高洪波选人时间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