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钱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逻辑?
只看联赛的俱乐部居然这么有钱,看来我们对这个世界了解的还是太少了。
当一桩桩让人惊掉下巴的转会真实地发生在你我眼前时,当一串串由好多好多零组成的数字充斥在你我眼前时,毫无疑问,一次属于我们联赛的军备竞赛再次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烧钱的序幕是从何时拉开的?
说到烧钱,就很难绕得开广州恒大。
2010年,一次席卷了中国足坛的“反赌扫黑”风暴结束以后,中国足球百废待兴,俱乐部苦苦支撑,职业球员苦苦挣扎,唯有高洪波的国家队时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小惊喜,让我们知道,这项运动在中国还没有死去。
恒大集团收购了中甲球队广州医药,然后网罗了来自各支队伍的精英人才,毫无悬念地升入。我还清晰地记得,2010的中甲,广州恒大以10-0的比分击败了南京有有,这场比赛造就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史单场赢球最多的历史...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了深陷财政困难,欠薪丑闻铺天盖地的南京有有俱乐部时,却没人注意到那支实力已经远超中甲水平的广州恒大。
真正让球迷们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烧钱”的力量,是在2011年的7月份,广州恒大签下了迄今为止有可能是联赛最成功的外援—孔卡,当时的“千万美元先生”的噱头足足滚动了一个夏天。
然后是里皮,然后是埃尔克森,广州恒大用厚厚的支票簿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金钱帝国,在当时的亚洲足球环境之下,这样兵强马壮的队伍能够夺下亚冠冠军,现在来看甚至一丁点“逆袭”的味道都不存在。
于是在此之后,来的外援名头越来越大,外教名声越来越响,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和球队引出了绯闻,然后从绯闻变成了现实...
不得不承认,是广州恒大按下了“金元联赛”的播放键。
为什么要烧钱?
江湖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论点:现在各大球队的高额投入已经涉嫌违法。
首先我要声明,在有关部门没有发布官方确凿的消息之前,我不会讨论任何没有证据的事情。
毫无疑问,烧钱是为了成绩。
但这个成绩,却不一定就是冠军的奖杯和奖金。
在我个人看来,更多的球队实际上在利用足球这片受众广泛的平台上来宣传自己背后的企业,而在足球领域当中,最具有广告效应的时刻恰恰就是彩带飘散的夺冠捧杯时刻。
在这里面,有的球队背负着地方足球的荣誉,有的球队则背负着投资企业的任务,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最能将球队利益最大化的时刻就是举起奖杯的时刻。俱乐部烧钱,更多还是为了能够站在那个最能吸引眼球的舞台上。
违反足协规定主场拉起广告语,重要比赛前更换球衣广告,这些看似不够职业的事情一次次发生在中国足球的环境中,这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俱乐部一年辛苦下来,追求的就是那一刻的镜头。
而当广州恒大凭借自身强悍的实力更多次出现在这样的舞台之上时,其他俱乐部只能通过一桩桩转会形成广告效应,而球队也恰恰需要用引进大牌球员来拉近自己与恒大之间的差距。
在我看来,这才是俱乐部烧钱的原动力。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球队烧钱不正常?
的确,论烧钱,中国人还真不是鼻祖。
当弗洛伦蒂诺十几年前在一支球队里就能摆出“七大巨星”的首发阵容时,他们在烧钱;当弗格森为了一个不满20周岁的巴西童星安德森甩出2600万英镑时,他们在烧钱;当C罗和贝尔相继卖出了近1亿欧元的身价时,他们在烧钱;当即将过去的2016年我们见证了又一个打破了转会费记录的转会时,他们依旧在烧钱。
所以在这个物价飙升、货币贬值的时代,我们能够见证到这些惊爆我们眼球的数字,其实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尤其是在...
我国本土的青训水平不堪入目,培养出来的球员不光数量严重匮乏,而且水平良莠不齐。
设想这样一个栗子:
一张桌子上摆着一盘西红柿炒鸡蛋,桌子外围着一圈饥肠辘辘的人,即便这盘炒蛋难吃到爆,但它依旧能够被拍卖出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吃不到就饿死了...
在前几年的军备竞赛中,各支球队都已经把中国一流的内援瓜分了个干干净净,如果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想购入有实力的内援,就需要付出更为严重的溢价,比如30岁的次级联赛球员能够卖出8000万人民币,这在其他联赛根本就无法想象。
所以当买内援已经成为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情时,花重金引进理论上对球队帮助更大的顶级外援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但俗话说的好:败家娘们散家财,金山银山也吃空。
一个俱乐部的收入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比赛门票
2.商业赞助
3.转播分成
欧洲顶级联赛的球队每个赛季的收入都非常可观,英超豪门曼联一个主场的门票可以卖出300万英镑;英超转播的收入分到降级球队的身上,也会达到8000万英镑以上;曼联CEO艾德-伍德沃德最擅长就是拉赞助,光是adidas的球衣赞助,每年就高达5000万英镑。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买进博格巴并不会对他们的财政带来多大的影响,毕竟收入摆在这里,但对于我们的联赛来说,有哪支球队的收入抵得住这样的高额投入么?
说白了,我们的球队不光不能做到收支平衡自给自足,而且球队收入和支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我们的足协在这里能做点什么?
于是,矛盾出现了:
如果还想在这个牌桌上继续玩耍甚至独占鳌头,各支俱乐部只能继续加大投入,因为你的对手们都在玩命砸钱,如果你这时选择了理性投资,那么丧失夺冠希望,甚至赛季目标被迫从争冠修改为保级也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现在的联赛就像一场赌局,你能多停留一轮,那么你就还有翻盘的希望;但如果你就此金盆洗手退出游戏,那么之前的投入就打水漂了。
所以,对于现在的球队,砸钱已经成为了潮流,不砸钱几乎就代表逆潮流而动,只会被滔滔洪水带走...
所以在没有任何确凿有力的证据支持下,我们顶多能够质疑球队是否花的太多,而不能质疑球队是否花的合法。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足协在这样的氛围下应该做点什么,我同样支持这样的论点,但足协在这样的风暴之下到底应该做点什么?
有些人提出,足协应该设置球员的薪水上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工资帽”政策,但我并不认为这样的政策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成果。
如果球队想要为球员开出高薪,他们有一百种办法规避管理机构的条框和限制,比如最有弹性的肖像权。
我们可以举一个栗子:
某一天,足协下发文件,规定每只球队为外援开出的薪水不得超过每年1000万欧元,那么按照规定,理论上会有一些顶级外援的生涯会受到影响,或许他们可能会选择离开,足协“工资帽”的规定好像收到了成果。
但俱乐部完全可以上交一份规定之内的合同,但俱乐部背后的企业完全可以与球员签订一份商业代言合同,在自家的广告中露个脸,然后他们就能成功绕开薪水上限这样的规定了。
所以这是一个办法,但它治标却不治本。
另外足协最近提出了将外援注册数量由4+1修改为3+1,我个人认为,这并不会熄灭俱乐部引进外援的热情,只会催生出更多的重磅转会,甚至会将一些中小俱乐部推入到这个死亡轨道之上。
而在我的设想之下,足协可以研究下欧足联的财政公平原则,尝试着推出一项符合特点的“版”财政公平原则(Financial Fair Play)。
2009年9月,欧足联认为大多数俱乐部都陷入了经济困局,必须为此做点什么,因此欧足联下属财政控制小组决定强制推行FFP原则。FFP原则的实行,主要是由于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如今转会费和球员的薪水越来越高,结果就是俱乐部被拖入庞大的债务中。
FFP原则并不会一上来就要求俱乐部消除赤字,他们会给俱乐部一段很长的时间来控制债务、减少财政赤字,最后达到收支平衡的目标。而一旦俱乐部不能完成既定任务,欧足联也推出了很多惩罚措施,包括且不限于:警告、罚分、罚款、扣除赛事收益、缩减赛事注册名单,乃至最后的剥夺参赛资格。
由于曼城未能在规定年限中完成收支目标,2014-15赛季,他们被罚只能以21人的规模参加欧冠赛事;2012年5月底,欧足联宣布,剥夺土超球队贝西克塔斯和贝尔萨体育未来5个赛季中2次参加欧战的权利。
所以这是一个很温和的政策,但这同样是个惩罚严厉的政策。
但每个政策都会有自己的漏洞,看似天衣无缝的FFP原则同样有自己的问题。
由于欧足联并没有将球场开发的投资列入每年财务报告的规定项目,所以很多球队都选择用出售球场冠名权的方法来减少赤字。
2011年7月,伊蒂哈德集团以10年4亿英镑的价格拿下了曼城主场城市球场的冠名权,虽然欧足联经过考察认为该项赞助没有违法规定,但很多评论员都认为曼城此举是在尝试利用漏洞规避财政公平原则。
但这样的事情放在基本不会出现,因为球队的主场大部分都是租用而来,所以这也成为了足协推行财政公平原则的有力条件之一。
这里牵扯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是我们自己的足球水平、自己的竞争氛围创造了这样的环境,而各支球队攀比式的投入也加剧了这样的局势。
烧钱固然有好的一面,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更多的球星、可以看到更为精彩的战术对抗,但我们追求的不该是眼前的这短瞬即逝的一抹绚烂,我们希望每支俱乐部都能够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图一时之快而透支了未来几年的精力与命数。
所有人都想做百年俱乐部,但我真没见过只凭烧钱就能烧成100年的。
完稿前夜,上海上港官方宣布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队队长艾哈迈多夫正式加盟...
(牧子)
也许您还喜欢:世界杯直播亚洲杯直播欧洲杯直播足球直播